9月26号,加沙北部的贝特哈农镇,空气里全是死亡的味道。地下几十米,一条窄得不行的地道,成了13个卡桑旅敢死队员最后的窝,也是他们命里的坟。头顶上,是以色列“梅卡瓦”坦克压过来的声音,还有无人机嗡嗡的怪叫,吵得人心烦。他们手里攥着破铜烂铁,准备打一场回不了家的仗。
这场仗,看着好像就他们十几个人在打,其实不过是加沙这个巨大绞肉机里,不小心溅出来的一点火星子。往前倒十几天,9月15号,联合国安理会那帮人还在为了一份骂以色列的决议吵得脸红脖子粗。可人家以色列根本不理这茬,五个师,快13万人,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,早就冲进了加沙城。目标简单粗暴:把这地方从地图上抹了。
战争是台绞肉机
战争机器一响,人命就变得比草还贱。打头阵的,是以色列的装甲推土机,这玩意儿就是个怪物。管你什么民房还是工事,在它面前都跟纸糊的没两样,一推就倒。后面跟着坦克和自行火炮,一窝蜂涌进加沙市中心,达拉杰和图法这些街区,瞬间就只剩下火光和爆炸声。一个曾经住着上百万人的城市,到头来,能跑掉的不到三成。
网上那些视频,你都不敢信是真的,以为是好莱坞拍的末日大片。一栋栋高楼,就像被个看不见的巨人一拳给捶趴下了,漫天都是灰。有个记者说,以色列军队专挑晚上动手,借着炮火掩护,一层一层地撕你的防线,爆炸声就没停过。整座城,好像被人放了把火,烧干了。
地道里的亡命徒
北边的贝特哈农镇,这场火已经烧了整整两年。卡桑旅的主力“贝特哈农营”被围得跟铁桶一样,没吃没喝,子弹也快打光了。以色列人玩“拆家战术”,一点点地把你住的地方给铲平,伤亡数字天天往上涨,全军覆没就是早晚的事。为了给大部队杀出条路,这13个汉子,接了个必死的任务。
他们钻进地道,对着四面八方的以色列军队就是一通猛干,还真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拉过来了。以色列军队反应也快,立马就把这片儿围死了,无人机和坦克对着地道口就是一顿狂轰滥炸。等他们发现地道里就这么猫着十几个人时,还假惺惺地喊话:出来投降!回答他们的,是更密的枪声。这13个人,就没一个想过活着出去。
“安全区”?别搞笑了
这13个爷们儿在用命换尊严的时候,加沙的老百姓,却在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“安全”到处跑。以色列军方天天撒传单,催着人往南边的“安全区”跑,这套话说给国际上听,还挺人道的。可现实呢?沿着海边公路逃难的人,骑自行车的,开破车的,甚至还有赶着驴车拖家带口的。
好多人背着个包,傻站在路边,一脸的迷茫。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,什么“安全区”,鬼才信。就说9月15号那天,以色列军队发了个空袭警报,半小时后,一栋12层的居民楼就没了。楼里住的都是普通人家,还有几家小卖部。这么点时间,腿脚不便的老人能跑哪去?最后全被活埋了。救援队扒了一宿,挖出来的,全是凉透了的尸体。
后台老板一句话
这么大的人间惨剧,国际社会能看不见吗?当然看见了。大部分国家都站出来骂以色列,但这些声音在美国面前,屁用没有。联合国那边的决议墨迹还没干呢,美国的国务卿就飞到了耶路撒冷,跟以色列总理站一块儿亲密合影。特朗普总统治下的美国,态度再明白不过了:你们随便打,我罩着。这等于直接给以色列的总攻发了张通行证。
欧洲那几个国家就尴尬了,法国、英国、德国都出来说,对以色列这种“事实吞并”的行为表示很担心。德国甚至还停了对以色列的军火销售,西班牙街上也闹起了抗议。但这些小打小闹,根本动不了背后真正下棋的人。只要美国不点头,这场灾难就没完没了。
结语
贝特哈农的地道里,以色列军队打了半天也拿不下来,耐心终于用完了。他们干脆调来了钻地弹,对着地道坐标一顿猛轰。随着一声闷响,整条地道都塌了,枪声也停了。13名勇士,被活活闷死在了地下。他们用自己的命,给营长侯赛因·法耶兹和主力部队的突围,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,算是给抵抗留了点火种。
战斗一结束,以军找到了13具尸体。第二天,为了报复,也是为了杀鸡儆猴,他们的北方旅开进了贝特哈农镇,把镇上最后剩下的33栋房子,挨个全给炸了。这个抵抗了他们两年的小镇,就这么被彻底铲平了。巴勒斯坦那边,则把这13名勇士的照片公开,把他们的故事传遍大街小巷,激励更多的人。在这场强弱悬殊的对抗里,哈马斯可能会输掉战争,但要论血性和骨气,他们从没低过头。
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